本期目录

2013年, 总第0期,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5
  

    特约稿件
  • 王洪章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五年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条件给了直接债务融资市场新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继续推动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 宏观经济
  • 华生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推进的关键,而财税体制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抓住“真问题”以切实推进改革。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的根本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出对改革的难度要有充分预计,因为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好它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情景,预测各国在未来50年的人口变化包括老龄化,生产率的变化,全球经济融合,以及各国为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增长而进行的改革等等,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全球未来的GDP增长速度和构成,各经济体的相对规模也将会发生重大改变。
  • 专题:新型城镇化
  • 易宪容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2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中国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即有质量的城镇化,要配合房地产市场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及户口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邓二勇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37-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城镇化广阔的前景,新型城镇化问题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从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过程强调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和拥挤效应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分析新型城镇化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能否成功推进,是否能够带来行业机会,从而得到更加科学和可行的结论。
  • 王洋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4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其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蕴含的多重目标,城镇化与城市化、房地产、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风险和收益,以及政府在城镇化中的角色扮演。实施城镇化需要明辨其中的潜在风险,积极稳妥地推进,不可一蹴而就。
  • 国际经济
  • 索尔特•达瓦斯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5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致的欧元危机,历经劫波,渐寻得危机诸因并致力解决,各国政府内部艰难施行财政整顿、预算约束,外部寄望于经济复苏。但最为紧迫的,是南欧国家的经济沉疴难愈,此需各国携手相助,着手推行新的体制机制,维持欧元地位,维护共同利益。
  • 戴维•罗默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6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危机前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几个核心原则。同时本次危机改变了我们对财政政策的理解,需要认真反思。对各国财政政策需要从经济短期稳定、财政政策的效率、财政空间和政治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重新考虑。
  • 金融市场发展
  • 匡桦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7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溯英镑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发现其身后均具有极富广度深度而且非常强大的在岸债券市场。在英镑击败法郎、美元取代英镑的过程中,英国和美国国内的债券市场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在岸债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为了保证人民币内在价值、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以及防范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资本流动的风险,健全完善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在岸债券市场极为重要。
  •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84-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黄金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保值物和货币形式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有着其他竞争资产所没有的诸多特有属性,这些特性使黄金具备了其他金融资产所不具有的行为特征。尽管货币体系不断变更,黄金也经历了从日常货币到投资工具的变迁,但黄金的长期购买力却一直保持稳定。因此它也被描述成为一种“通胀对冲物”。不过,现实情况却要比这复杂得多。
  • 金融创新
  • 威廉•杜德利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02-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而不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产生大量的负外部效应。对此,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对“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降低此类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以及其破产的社会成本等。而另一种替代方法则是将“大而不倒”金融机构拆分为许多小机构。
  • 金融风险与监管
  • 詹姆斯•R.巴斯, 小杰勒德•卡普里奥, 罗斯•列文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1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监管部门犯下的错误,以及无视既有监管框架的制度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逐渐积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有公开、坦率地检讨监管政策设计、效果评估和监管变革过程中的系统性、制度性问题,金融改革才能在长期内、在多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 金融理论前沿
  • 白川方明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过度自信于从市场汲取信息是如何催生金融泡沫,并最终导致危机。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使用得当,市场及价格仍然是经济活动的最佳仲裁。在危机余波未消的今天,金融行业应当认清形势,并用更为精妙的方式处理价格信息,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作用。
  • 杰夫•戈特利布格, 雷戈里奥•因帕维多, 安娜•伊万诺瓦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35-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尤其表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方面危机对其他行业产生极大的负面溢出效应,危害整个经济的健康; 另一方面,政府不得不花费巨额公共开支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救援,从而使整个社会承担成本。因此,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率先试水对金融业征税。一方面,金融业税收可以作为一个纠错工具来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概率; 另一方面,金融业税收可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弥补过去和任何未来危机的成本。
  • 经济杂谈
  • 朱海就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41-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斯密的自然法角度探讨改革问题。斯密的自然法基于情操。自然法提供了判断规则好坏的标准,改革就是纠正那些违反自然法的人为规则和制度,回归自然秩序。不考虑自然法的、功利主义的理性计算具有破坏性,并使不正义的人为规则和制度长久存在。提升人的情操,使理性计算不超越自然法确立的范围,才能改变不正义的人为规则和制度,从而推动改革前进。
  • 金融史话
  • 何帆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2): 149-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首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人们往往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的投机看做罪魁祸首。然而在数十年后,当我们冷静看待这段时期时,其真正的元凶则是躲在黑暗中的日本商业银行,正是他们在东亚经济形势出现不利情况时的逃逸行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