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是科创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核心和新兴科技至关重要。国际经验显示,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投资与早期小企业及高技术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税收优惠等方式全方位支持引导基金发展,并完善让利机制和资本市场结构,拓宽政府引导资金的退出渠道。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管理和运作逐步完善和成熟,但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均存在不足。本文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应调整战略定位、完善募投管退各环节的相关政策建议。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资本市场日渐成为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平台。资本市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日趋公允的价格形成机制,缓解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中微观主体的融资约束问题,优化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升了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好发展,仍需树立正确认识,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激活各类主体市场活力,因地因业因企施策,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资产证券化相对传统的股票、债券、贷款融资品种,由于其交易涉及基础资产类型广泛、交易结构灵活、法律关系复杂,对法律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生效及同日最高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开始施行后,对过往诸多法律条款进行了修订与调整,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与风险水平。本文主要就《民法典》对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生成与转让,以及增信措施效力两大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救济机制运行不良,究其原因在于其法律责任体系主要以股票市场为基准,未充分考虑债券市场特性,应当立足债券市场及其虚假陈述的特点,重点把握债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如“重大性”标准、因果关系、过错因素和损失计算规则等方面的特殊性。针对目前我国债券虚假陈述责任规制体系的不足,建议统一我国债券法律适用标准,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承担方式,引入第三人咨询制度,推动我国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体系的完善。
国内公募REITs的成功落地有助于促进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并降低资产负债率。在开展基础设施REITs业务过程中,作为发起人的国有企业在考虑盘活存量资产获得融资的同时,往往基于自身财务诉求和政策导向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考量保留对底层资产控制。关于保留控制的判断要素,不同市场REITs因治理机制有别而迥然不同。本文浅析保留控制的判断要素、在保留控制的同时需关注的问题,以期为行业实务操作提供助益。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成熟,并通过与金融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多种新型数字金融服务,并逐步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多种新型技术应用,在金融服务供给端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塑造新场景、构建新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展望未来,金融数字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应当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核心技术应用、进一步释放数字潜力,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智慧再造,更好地满足日益个性化、定制化的数字需求。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参与机构的行为特征,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管理承担信用风险、久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来获取利差收益,但不同机构的负债来源、负债稳定性、负债成本以及监管约束、考核方式等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金融机构在债券投资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机制,结果表明,资金面、基本面和风险偏好都影响债券收益率,资金利率是影响短期利率债、长期利率债以及信用债收益率的核心因素,因此利率并非完全是内生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央行货币政策引导。
本文结合当前国内碳金融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从梳理债券作为交易保证金在国内外市场的实践应用入手,探索分析以绿色债券作为碳金融市场交易保证金的部分替代,由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作为第三方专业担保品管理机构,通过担保折扣率、逐日盯市、调整替换等机制安排,为碳金融市场交易安全保驾护航的可行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措施等,为提升绿色债券流动性,助力形成高效经济的绿色资源配置机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金融市场贡献研究力量。
股指波动率在金融时序的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而其本质也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信号。近年来提出的Hilbert-Huang Transform算法彻底摆脱了线性和平稳性的束缚,并有着清晰的物理含义。本文利用2012—2020年上证综指日波动率,以信号分解的角度对数据进行Hilbert-Huang 变换。
本文对美国经济前景进行展望,指出最大担忧是持续上涨的通胀。本文认为,目前经济运行处于最大就业状态,但通胀水平太高令人担忧。美联储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控制通胀,可通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和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方式来收紧货币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西持续蔓延,巴西经济重启举步维艰,通胀压力攀升,失业问题突出,消费、投资、企业信心指数低迷,工业生产下滑,汇率、股指等市场指标大幅波动,资本流出较为严重,政府和私人部门债务居高不下。展望未来,巴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难度较大,“去工业化”、资本流出、货币美元化和滞胀风险上升也加剧巴西经济结构性改革困难。随着巴西大选年的来临,疫情反复与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叠加,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和债务危机,需密切关注其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