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总第0期,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 谷澍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五年来,交易商协会秉持“自律、创新、服务”宗旨,不断坚定政治立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自律管理高效履职,持续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有效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了银行间市场繁荣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协会将持续强化政治意识,加快产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做细做实市场和会员服务,强化协会内部治理,持续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

  • 刘珺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债务融资工具经过十五年的长足发展,发行量和托管量大幅增长,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有效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立足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在2022年国内外均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债务融资工具助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补短板,在新形势下持续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既往的成绩与经验,债务融资工具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信用衍生品市场层次和产品体系还需进一步拓展,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未来将大有可为。

  • 谢众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1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十五年来,交易商协会与上海清算所,协同服务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完备,全力支持国家战略见效落地,完善安全与效率相互平衡的风控体系,构建金融领域高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多层次多维度互联互通,共同有效支持了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

  • 张漪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2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首次立法规范和促进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作为衍生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银行间衍生品市场规模与日俱增,交易品种日益丰富,交易机制持续优化,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NAFMII主协议》,为建设更加规范、透明、高效、开放的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发展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避险服务,降低避险成本,助力提升“风险中性”理念。未来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谷裕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本文以亲历者的角度,回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发展的关键节点,总结和剖析了改革发展得以成功的原因,包括顶层设计、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渐进式改革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最后,本文对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 于春玲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立,到2007年交易商协会的成立,这十年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市场从无到有的探索初期,迎来了规模起步后需要自律管理才能提速行进的快速发展期。伴随着GDP从1997年的4万亿元到2007年的24万亿元再到2021年底的114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也从0.48万亿元到12万亿元再到130多万亿元,期间交易商协会一直靠自律、创新和服务在保驾护航。历史如云,时代如潮,初心如磐,祝愿交易商协会带领我们会员在市场里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期待共同续写下一个辉煌。

  • 匡彦华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4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间信用债市场十五年改革发展经历了构建框架、高速扩容、量质并进三个主要阶段,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融资格局、塑造治理体系、丰富市场架构、助力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总结其经验,一方面长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制度优势和基本发展导向;另一方面在多重发展目标中力求动态平衡,实现稳中求进。下阶段,建议进一步筑牢法治根基、优化信用生态、拓展市场层次,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 罗东原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5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然后通过搭建SWOT分析模型,对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竞争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对于如何推动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 金融评论
  • 沈炳熙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6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观察
  • 邵宇, 陈达飞, 赵宇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7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债券市场
  • 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8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特惠金融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问题。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急需建立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模式。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实际调研情况提出债券市场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三大问题;其次针对产品定价高的问题,构建衡量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综合指标,研究其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基于农业价值链理论,构建基于股权合作关系、农业价值链综合融资和“转贷”的三个债券融资模式,为构建债券市场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金融服务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王振瀚, 黄玥, 王清清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93-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实践观察中基金业绩存在规模效益递减现象,但该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基金,本文讨论了债券基金的规模递减效应,按照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将债券基金分为信用债基金、利率债基金和定期开放债基,通过实证回归分析与基金经理访谈结合的方式分别探讨不同类型债券基金的最优规模,以及实操中基金规模过大与过小情况下对业绩的制约因素,加强债基规模变化对业绩影响的认知,以提高投资者持有债券基金的投资效益。

  • 绿色金融
  • 于孝建, 刘昕宇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10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ESG基金已经成为ESG投资最为流行的投资工具之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ESG投资和ESG基金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ESG基金发展晚、规模小,ESG基金投资需要发展相应的评价体系,但我国基金ESG评价刚起步。本文对比介绍了MSCI指数公司和晨星基金评级公司的两种不同基金ESG评价体系,从完善公司ESG信息披露、建立基金ESG信息披露制度、鼓励机构开展基金ESG评价三个角度对我国健全基金ESG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 风险防范
  • 马遥, 乔国荣, 毛婧宁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11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四类主要的金融风险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引发这些风险的常见诱因,深入分析了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四类金融风险之间各种可能的交互传导路径,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 金融科技
  • 孔文佳
    金融市场研究. 2022, (9): 127-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日益增多,二者相互结合逐步形成监管科技(Reg Tech),主要做法包括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算法工具等搜集处理监管数据,加强风险管理和交易监控、履行监管报告义务,防范洗钱、欺诈、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维护金融稳定。但同时,监管科技运用也面临着数据质量、系统安全、监管套利、声誉风险等问题,需要从重视监管科技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数据治理框架、强化审慎监管、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