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总第0期,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25
  

    绿色金融
  • 赵阳, 曾文锐, 荆中博,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良好是否会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事关我国通过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表现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从企业风险视角出发采用多种风险指标对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②企业风险是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之一,即企业提高ESG表现能够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③从宏观来看,企业所在地区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是上述影响机制成立的条件之一。④从行业来看,ESG表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污染属性的行业之间具有异质性。⑤从微观来看,企业所有制对于ESG表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本文深化了对“双碳”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企业重视和提升ESG表现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 盛天翔, 张翼, 曹航,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度负债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话题,但却鲜有研究关注ESG表现在抑制企业过度负债方面的影响及机理等问题。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研究ESG表现如何影响过度负债企业的杠杆调整。结果表明:通过内部委托代理和外部信号传递渠道,提升ESG表现可以显著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杠杆水平,而金融市场化环境、企业产业性质和行业属性对该过程产生异质性影响;从调整方式来看,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增权而非减债的方式降低债务水平,并抑制“短债长用”。研究丰富了过度负债企业杠杆调整影响因素和ESG表现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全面推广ESG理念提供相应启示。
  • 王子琳, 魏亦希, 程杰,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2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投资中考虑ESG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从非财务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筛选出优质的投资标的。从估值的角度来看,ESG绩优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展现出优势与韧性,不仅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现金流,而且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暴露水平也更低。因此,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本研究使用了中证评级数据和企业基本面数据进行分析,证明基于ESG评级结果可以筛选出波动较小且营利性较强的个股,此外,环境(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因子也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其中环境因子的选股胜率较高。
  • 资本市场
  • 刘方根, 郑葵方, 李思琪,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3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间利率债券市场和境外机构对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本文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历史高低点统计和EGARCH-t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银行间市场利率债的投资回报率表现出“6月和11月显著为负、12月显著为正”的月度效应。境外机构对中债需求最强的12月和6月,主要增持国债和同业存单,当月中美利差拓宽、美元指数贬值、美股道指上涨均明显提升境外机构的风险偏好,促使其大幅增加投资。境外机构需求最弱在3月,主要卖出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主要由于美股大跌和大幅波动,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这为债券投资交易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 何诚颖, 文璋, 吕成双,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5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票间的风险传染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而财经媒体是市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和传递者。本文以沪深300成分股677个公司共413 776个日度样本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媒体报道的信息有效供给为视角,研究媒体报道和投资者关注对股市风险传染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微观层面的股市风险传染具有缓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导向类媒体比市场导向类媒体更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时,媒体报道对股市风险传染的缓解作用更强。路径分析发现,财经媒体报道通过投资者关注缓解了股市风险传染效应。本文结论为完善媒体质量监管,引导企业优化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对媒体报道规律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供了相应启示。

  • 万漪萍, 赵岩, 赵留彦,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6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投资者有关个股的情绪对股票收益的预测价值。我们通过网络爬虫收集了线上投资者论坛中有关上证50指数成分股在20192023年的700多万条评论信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进行情感分类,从而构建了关于每只股票的周度投资者情绪指数。研究发现,投资者看涨情绪指数和关注度指数对于短期股价变化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并且基于这两个因子所构建的量化投资策略能够获得明显超额收益。因而,在考察投资者情绪的效应时,研究者不仅要考虑到整体市场情绪,还应该关注投资者有关个股情绪的异质性。这些发现提供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反面证据。
  • 金融评论
  • 刘月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7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频繁采取暂停交易、取消已达成的交易等措施,引发市场震动,被称为“伦镍事件”。20226月,两家对冲基金起诉LMELME Clear,认为取消交易属于越权行为并侵犯了自身的财产权益(简称伦镍诉讼)。202311月,英国高等法院做出初审判决,判定LMELME Clear胜诉,认为在中央对手方完成内部核验和确认之前的协议不具备经济价值,当事人也不存在合法期待利益。相关裁判观点可能影响中央对手方清算框架下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稳定的期待利益,也不符合保护终端用户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交易的立法及监管理念,值得关注。建议国内在发展期货及关联衍生品业务时,以“伦镍事件”为鉴,梳理中央对手方介入合同的时点,研究中央对手方清算运转过程中的不同合同权利,在场外交易主协议框架中补充清算失败的法律后果,防止极端情形下的关于合同权利争议。

  • 高玉贺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8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证券集体诉讼的激励充分与否,关涉到制度实践的激活及制度功能的实现。肇因于对美国集团诉讼弊端之矫正和我国本土国情体制,我国选择了“半官方”的公益性证券集体诉讼模式,这构成了诉讼激励制度革新的路径。目前我国证券集体诉讼在观念上呈现出“重震慑、轻救济”的功能定位,在制度上存在组织失灵、行政干涉与启动限制等现实掣肘,共同引致了诉讼激励缺位的困境。诉讼激励机制构建的前提是廓清证券集体诉讼功能的争议,坚持救济与震慑并重的功能取向。在我国证券集体诉讼的路径之下,借鉴非营利组织激励理论,采取内部与外部激励等多种方式,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对证券集体诉讼启动程序的限制,是构建激励机制的可行路径。

  • 谢华军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恢复处置计划是防范“大而不能倒”机构风险的重要改革成果之一,多年来一直未经受实践的检验,瑞士信贷危机则成为检验恢复处置计划是否有效的“试金石”。本文结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金融组织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等瑞士处置当局对瑞士信贷处置的事后审视,回顾了瑞士政府恢复处置基本框架,总结了瑞士信贷危机中恢复处置计划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可借鉴的经验,为我国持续完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处置机制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 蔡晓月, 黄德华,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09-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新能源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企业积极“走出去”,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并获得快速成长。本文梳理了该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成长的资源配置优化、学习溢价与竞争折价等影响机制,采用20112021年中国308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对于企业成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度、广度将产生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推动企业成长。接着,本文细分电气设备和新能源动力系统、车用电机电控和锂电池等二级行业,以及电源设备、新能源动力等三级行业进行异质性分析,探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深度、广度对成长性的影响程度。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建议,政府应积极引导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 风险管理
  • 齐欣林, 彭寒, 戴淑庚, 唐国豪,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19-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持续经营不仅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减轻我国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繁荣市场经济等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破产风险因子引入股票横截面资产定价研究中,并构建MertonKMVBhsh违约距离来衡量企业的破产风险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破产风险因子在A股市场上是一个稳健的定价因子;上市公司的破产风险程度与股票预期回报存在负向关系,破产风险较高的公司,企业绩效越差、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 游家兴, 吕可夫,
    金融市场研究. 2024, (5): 13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创新监管方式”的具体体现,以柔性模式为导向的金融监管改革已蔚然成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问询函制度。这种以问询函为载体、非处罚性的监管是我国监管机构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制度性创新,其协商、回应和非惩罚性的特征,打破了以往强制监管的单调格局。问询函作为柔性监管的典型政策工具,学术界从问询函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讨论。本文梳理了问询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并从问询函应用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效用两条主线展开文献综述,并探讨了问询机制与其他机制互补融合的建议,并提出问询机制及柔性监管的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