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良好是否会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事关我国通过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表现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从企业风险视角出发采用多种风险指标对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②企业风险是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之一,即企业提高ESG表现能够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③从宏观来看,企业所在地区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是上述影响机制成立的条件之一。④从行业来看,ESG表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污染属性的行业之间具有异质性。⑤从微观来看,企业所有制对于ESG表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本文深化了对“双碳”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企业重视和提升ESG表现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股票间的风险传染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而财经媒体是市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和传递者。本文以沪深300成分股677个公司共413 776个日度样本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媒体报道的信息有效供给为视角,研究媒体报道和投资者关注对股市风险传染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微观层面的股市风险传染具有缓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导向类媒体比市场导向类媒体更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时,媒体报道对股市风险传染的缓解作用更强。路径分析发现,财经媒体报道通过投资者关注缓解了股市风险传染效应。本文结论为完善媒体质量监管,引导企业优化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对媒体报道规律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供了相应启示。
2022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频繁采取暂停交易、取消已达成的交易等措施,引发市场震动,被称为“伦镍事件”。2022年6月,两家对冲基金起诉LME及LME Clear,认为取消交易属于越权行为并侵犯了自身的财产权益(简称伦镍诉讼)。2023年11月,英国高等法院做出初审判决,判定LME和LME Clear胜诉,认为在中央对手方完成内部核验和确认之前的协议不具备经济价值,当事人也不存在合法期待利益。相关裁判观点可能影响中央对手方清算框架下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稳定的期待利益,也不符合保护终端用户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交易的立法及监管理念,值得关注。建议国内在发展期货及关联衍生品业务时,以“伦镍事件”为鉴,梳理中央对手方介入合同的时点,研究中央对手方清算运转过程中的不同合同权利,在场外交易主协议框架中补充清算失败的法律后果,防止极端情形下的关于合同权利争议。
证券集体诉讼的激励充分与否,关涉到制度实践的激活及制度功能的实现。肇因于对美国集团诉讼弊端之矫正和我国本土国情体制,我国选择了“半官方”的公益性证券集体诉讼模式,这构成了诉讼激励制度革新的路径。目前我国证券集体诉讼在观念上呈现出“重震慑、轻救济”的功能定位,在制度上存在组织失灵、行政干涉与启动限制等现实掣肘,共同引致了诉讼激励缺位的困境。诉讼激励机制构建的前提是廓清证券集体诉讼功能的争议,坚持救济与震慑并重的功能取向。在我国证券集体诉讼的路径之下,借鉴非营利组织激励理论,采取内部与外部激励等多种方式,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对证券集体诉讼启动程序的限制,是构建激励机制的可行路径。